A-A+

香港电影中的符号:文明能压碎,但情怀不衰

2018年08月16日 电影 香港电影中的符号:文明能压碎,但情怀不衰已关闭评论

电影《月满轩尼诗》中,张学友和汤唯共同演绎了一出关于香港普通小市民的爱情小品,不算浪漫,但也温馨。编剧及导演于一身的岸西,刻意将故事地点安排在了轩尼诗道。这条道位于湾仔这个中西混合、新旧交错的区域,同时也将湾仔一分为二,北方,是新填海,地方很新很漂亮;而南方,是旧区,充满了旧香港风情。

此片中,张学友和汤唯所饰演的角色分别生活在轩尼诗道的两侧,两人由一开始的互相抗拒到最后卸下心防走进彼此心中,终于跨越了这条轩尼诗道。作者:香港电影hkmovie

正如编剧岸西所说:“我觉得男女之间,也有一条轩尼诗道,你可能一辈子也过不去,也可能你过去了就是永远。”

在电影中,我们不光领略了繁华的轩尼诗道的街景,更通过导演精心安排的场景,看到了香港另外一条著名的街道——喜帖街。作者:香港电影hkmovie

喜帖街,坐落在湾仔这样一个新旧交杂的地方。说起它的由来,还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港英政府决定在位于湾仔的利东街发展印刷业,集中经营信封、信纸、名片等。在密集的印刷商铺的竞争中,各商户各出奇招。而渐渐地,一些印制喜帖、红包、挥春的商家胜出。于是,利东街在70年代就变成了人们口中的“喜帖街”,既展现着旧区风貌,又展现着香港人所谓“狮子山下”的精神。

但是,这些都成了“从前”。由于近年来香港政府开始推进的拆迁改建计划,喜帖街如今已不复存在。2005年,香港政府收购了喜帖街,开始着手进行重建计划,大批店铺被迫结业,承载着港人温情回忆的喜帖街瞬间成为历史。“就似这一区,曾经称得上美满甲天下;但霎眼,全街的单位快要住满乌鸦”,港府的这一举动,不仅引起了很多住户与商户的抗议,更在随后的两年里,激起了以“80后”为主力的一些人士进行的“保护皇后码头”及保护天星码头运动。然而,最终,什么也没能阻止掉这个城市前进的步伐,皇后码头于2007年进行了清拆。作者:香港电影hkmovie

于是,在这部2010年的电影中,我们看到的喜帖街是这个样子的:

沧海桑田,既然海都可以被填掉改造成路,那么曾经美满一时的喜帖街,如今就算快要住满乌鸦又有何不可呢? 影片中,我们随着张学友落寞寂寥的背影望去,那条狭长的“喜帖街”仿佛也写满了寂寞。

“筑得起,人应该接受都有日倒下;其实没有一种安稳快乐,永远也不差。”——有着“鬼才”之称的香港词人黄伟文就在这首有感于喜帖街变迁的歌词中这样写道,算是安慰,其实也更是一种激励。

没有一种安稳快乐,是永远也不会变差的。有得总有失,有喜总有悲,有成必有败,人生向来如此。重要的,是仍然能够站立得起,试着重新出发。须知道,有危必有机,绝处亦可逢生。就像这场戏,张学友踉跄步于落寞的喜帖街中,可若没有这里重重的一跤,他便不可能重拾对自己的信心,肩负起家族的事业,并最终追得美人归。

总是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说“港片已死”,可其实,什么才是港片呢?是那些拳拳到肉的功夫片,酣畅淋漓的枪战片,亦或是幽默搞笑的无厘头式喜剧片?都是,也都不是。感动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情怀,一种面临困境仍然充满韧劲的精神。

于是,当喜帖街被夷为平地已久之时,在一部原本讲述爱情的电影中,我们仍旧可以看到改建之中的它;在两道重建中的铁皮之上,仍然有人为它填满了涂鸦,描绘出了一幅充满情义的喜帖街之景。

又于是,在《冲锋车》中我们看到,导演借人物之口说出“这个世界是真奇怪,龟苓膏没龟,奶茶没奶,坏人不坏”,吴镇宇、任达华等饰演的几个假扮警察的劫匪最后选择了假戏真做的去对付另一帮真正的恶匪。即使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抱怨,你仍然可以选择善良。

作者:香港电影hkmovie

评论已关闭!

Copyright © 摇滚乐谈|Rock&Roll 保留所有权利.   Theme  Ality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