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现实的致富例子助你大发横财
1.帮助别人赚钱,就是自己赚钱
有一个河南的小伙,在一家超市门口看见别人搭了个简易台子在卖集团手机充值卡,这种卡就是买100元送100元的,打电话很便宜,不过这种充值卡充的钱,只能打电话,不能发短信。但是也非常吸引消费者。
引起很多人围观,十分钟就卖出去5张了。小伙子看这人卖得这么快,便趁人家不忙的时候,过去打听打听。因为这个商场还有另外一个出口,如果这个卡很赚钱的话,可以在另外的一个出口搭个台子再卖。打听之后得知,买卡的人也是从老板那里批发的,每卖出一张卡可以赚8元,人流量大的时候,1个小时能卖30张,1个小时就能赚240元。
每天这个商场人流量大的时间也就这么几个小时。交完场地租金,每天还能赚1000多元。当然了,这个生意成本比较大,进货的时候一次进了1000张。这位河南的小伙就跟他商量,让他第二天多带一个台子过来,再多带一些卡,他在超市的另外一个出口帮他卖,每张只需提成5元第二天这小伙就在超市的另外一个出口,卖了五个小时,总共卖出去100来张,就轻轻松松赚了500元。
总结:
这个生意的本质在于,看见别人卖什么卖得好,果断地加入,但是最好不要自己进货,不要自己搭台子,借用别人的货,借用别人的台子,以最小的成本,来借用别人的资源为自己赚钱。最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别人还会告诉你一些宝贵的经验!以后当你走在大街小巷,看见别人卖什么卖得好的时候,不管是人家卖首饰项链,还是卖鞋垫皮带,或者是卖什么狗皮膏药,你都主动过去看看,看看能不能让老板为你垫点货,你帮他卖,然后给他分点钱,既然人家卖得好,就一定有卖得好的道理,大胆地借他的货,在你们合作的时候,也是在帮他赚钱,他一定会将卖这个货的经验告诉你,这样,你不光卖货赚钱了,还学到了他的经验,这是借鸡生蛋最直接的办法。
2.借开店人的货,为自己赚钱。
朋友开了一个鸭脖子店,但是没有开1个月,因为没有可观的人流量,于是以失败而告终,手头的钱也不多了。
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他在开鸭脖店的时候,在批发市场进货,认识了几个同样也是开鸭脖店的老板,一交谈才知道,大家生意都不好做。他在想,能不能找这些老板进货,卖到网吧里面去呢,开始的时候少进点,有了熟人的关系,可以先卖货后付款。
风险也不大,关键是不需要自己亲自制作,自己跑跑腿就行了。大家都是熟人,卖完了货再付钱,这些鸭脖店的老板,也很乐意多了这么一个业务员。
于是,他买了一辆二手电动车,上各大网吧去卖鸭脖,鸭腿,鸭肠等等,卖出去多少,再给老板分一部分利润。那种大点的网吧,每个网吧卖出去20个鸭腿,就能挣40元,给老板分10元,还剩30元。一天跑10家网吧,也能赚300百元。要是在勤奋点,就能多赚更多了。
再举个例子,在一个南方的小镇发生的故事。当然了,他们的小镇比较大,可能相当于内地的县城面积那么大,这个小镇有一个卖包子的人,天天骑着电动车,到处走到处卖,老远都能听到他的喇叭的声音“馒头,包子,山东馒头。。。”,他的包子个头小,但是味道特别好,价格也比较贵,3元一个包子,他至少能赚2元,一天到晚至少也得赚500以上。最后一问才知道,他自己是不起早做包子的,他也是从老板那里拿的货。
总结:
开店的人开的店是死的,不能移.动,都是等顾客上门,我们为何不能成为他们的腿,让他们的产品到达应该到达的地方?以后走在大街上逛街的时候,看到你比较感兴趣的店,你都想想能不能让他们的产品加上你的腿,到达各个消费者聚集的地方。
3.不花一分钱成本狂卖土豆,一天就赚10000多元。(适合各种农产品)
有一个人高中毕业就出去打工,觉得打工没意思,于是就琢磨干点什么。一次他去菜市场买菜他找到了灵感。他发现土豆的价格居然2元一斤,而且炒出来吃的时候口感也不是很好。
在他老家,每斤还卖不到3毛钱,而且老家种的土豆都是用来喂猪的,人都不怎么吃的,偶尔炒土豆丝吃,那种味道比城里卖的土豆味道好多了。于是他就想了想,要是把自己老家农户种的土豆弄出来卖到城里,就算每斤能挣1元,也很不错了。
于是,他先让家里给他邮寄了1袋土豆,找到几家菜市场的老板,让这些老板拿几个回家炒菜吃,这些老板一吃觉得味道比较好,主要是淀粉比较多,吃起来没有那种“沙沙”的感觉,于是就跟这位小伙签了进货合同。
然后这小伙回家雇了辆车收购了一车土豆,由于都是当地人,相互认识,都答应先卖出去等回来再结款。于是,装车之后直奔这个城市,一家一家送土豆,一天时间,就把这一车土豆卖出去了。刨去路费,就这一天,挣了10000多元。
关于土豆的...还想到一个,再别地方看见的,一个外国小伙,靠卖土豆赚钱,土豆不是用来吃的,靠的是当信件用!具体操作是,他发现人们现在用各种即时app通讯已经太即时化了,他想要慢一些,久一些。于是他在网上做了一个网站,目的是把人们要写的话,或者网站帮你写一些话,因为有字数限制...写在土豆上,然后寄给想要的人,开始是寄全国,现在已经发展到寄全世界,因为土豆的大小,分几个等级,小中大,分成不同的价格,这个业务不仅可以是祝福,也可以是搞笑,嘲讽等等...目前这个网站还在发展中。
总结:
当你老家有什么特产,或者不是什么特产,是普通的商品,只要价格低,而城市里面价格高的话,都可以采用这个方法,先谈好买家,再去准备货,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外国小伙卖土豆个人感觉是告诉了我们一种思考的方式以后想到什么再说...
4.再来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朋友靠100元的名片3天狂赚1800元。
这位朋友先找了一家巧克力DIY店谈好了合作事宜,希望这家巧克力DIY店能够低价供货给他。这家巧克力DIY店能做出各种风格的巧克力,而且可以写上各种客户要求的文字,比如宝贝我爱你之类的字,特别适合男女朋友相互送。
然后他花100元印3000张名片,名片上印着自己的手机号也就是订购电话在繁华地段发放给年轻人,在三天时间把这些名片发放出去,最后收到了五六十个订单,每单赚30元左右,三天狂赚1800。
5.四处借力。
“健力宝”是怎样出台的吗?提到健力宝,我们就要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广东的李经纬。李经纬,何许人也?李经纬原来是一个三流酒厂的厂长。厂虽小,但他的志向却很大,想干出一番事业。他在不断地寻找机会。
有一天,他听到一个消息:奥-运-会需要一种运动饮料。这条消息,对一般人来说,不会太去注意;但是,他认为这是一个发大财的好机会。他想:一定要想办法把它做成。最后,经过努力,他真的做成了。
他是怎样做成的呢?总得来说,就是一个字——“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他连续3次用了借。
第一次借——研究配方
李经纬,他是酒厂的厂长,可以说,对运动饮料他是一窍不通。他想:要做这样高档次的饮料、高科技的产品,必须要有高尖端的人材,凭我李经纬一个人的能力是根本做不成的。怎么办?
必须去找一个懂行的人。结果,他找到了广东体育科研所的欧阳孝。他对欧阳孝说:我们来搞个合作,你研究这个饮料的配方,我组织生产、负责营销,利润咱们分成。于是,他们达成了合作协议。欧阳孝经过100多次试验,终于研究出了健力宝的配方。这就是他第一次借——向别人借脑。
第二次借——市场推广
产品配方出来了,如何推向市场呢?李经纬有一个套路:因为是运动饮料,首先就必须进入体育运动会,再由运动会来推向市场。有一天,他听到一个消息:亚足联将在广州白天鹅宾馆开会,亚足联的主席将出席这个大会。
李经纬想: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定要想办法把饮料摆到这个会议桌上去。大家不知道,当时的健力宝可不像现在的健力宝,简直就是个“丑小鸭”,除了配方什么也没有。要想登上这个大雅之堂,至少也要有个易拉罐什么的。怎么办?还是一个字——“借”。
他跑到深圳百事可乐厂,借了一些空罐子,然后,灌上配好的健力宝,再贴上标签,通过关系就摆上了“亚足联”的会议桌上。同时,李经纬请了一个摄影记者帮忙,跟他面授机宜,记者心有灵犀一点通,记者守在亚足联主席的旁边,眼睛紧紧地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他可能喝,他也可能不喝,但是,他一旦喝的时候……)当亚足联主-席一拿起易拉罐想喝的时候,记者“啪啪啪……”来了个连续拍摄,一下子十几二十张,全拍下来了。
然后,他拿着这些照片大肆宣传,说:某某都喝健力宝,市场潜力如何广阔。于是,很多经销商都愿意跟他合作,签下了大量的订单。市场有了,产品在哪里呢?
第三次借——生产产品
要生产健力宝,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引进一条生产线要几千万,要有厂房,要有工人、管理人员,原材料购进等,要完成这些没有一年半载的筹备,这个厂是搞不出来的,更何况,李经纬没有一分钱。怎么办?他还是借。怎么借?
他采取“集约化经营”方式。什么是集约化经营?简单地说,就是他选中一个饮料厂去加工。按照他的配方要求,进行加工。加工好以后,贴上健力宝的标签,等经销商付了钱以后,再付加工费。这种办法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它不需要投资、建工厂、招人员,不需要承担什么风险,即使这批货卖不出去,也就是这一批货的损失,不会像有些企业那样,如果这个产品销售不畅,就会造成很大的积压,还要承担许多费用,比如说企业人员工资、厂房设备投入、原材料费等,给自己造成很大的损失。
“健力宝”就是这样,靠一个“借”字,创下了中国饮料界的第一品牌。他巧妙地借用了别人的脑袋、资产、设备、场地、技术……
6.如何让顾客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也就是说如何营销。
唐代有一个牛人,叫陈子昂,大家可能不认识,但是他写的诗大家一定有所耳闻,他就是写“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的人,这个人可以说是中国事件营销的祖师爷。陈子昂年少时不仅貌美才高,且深谙此道懂得用炒作来推销自己。据说陈子昂初次进京赶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如无贵人引荐,考进士基本无望,但陈家有钱,可以用钱砸。
候考的日子里,陈子昂在洛阳城里闲逛,遇见一衣着破烂的胡僧当街卖一把不起眼的古琴,竟然漫天要价到一百万,陈子昂凑过去看,当场宣布:这把琴我出一百万买下了!
今天出门没带那么多银子,翌日携款来付,到时用这把琴即兴为大家演奏,欢迎各位届时光临。此事瞬间成为热点新闻,一夜爆红。
第二天陈子昂果不食言,慷慨付足百万,买下了胡僧的古琴。赶来看热闹的人围了里三层外三层,个个伸长脖子准备聆听陈子昂的百万琴音时,不料这个风度儒雅的翩翩少年却一把将古琴摔碎于地,开口道:“我陈子昂的琴艺虽精,但比起我的诗差远了,不信大家可以拿一本回家去看。”
说着拿出早已备好的一箱个人诗集。如此声势浩大的炒作,短短几天,陈子昂成了无人不晓的人物。陈子昂的诗的确文采卓然非同凡响,于是如愿以偿顺利考中进士。
这是一个比较有积极意义的炒作,比起网络上那样的靠脱的炒作,更有积极意义,也对现实中开店,或者在网络上推广自己的产品,更有实质性的指导作用。
往往正面的积极的炒作能够形成长久的竞争力。就比如张瑞敏当年砸劣质冰箱,让人对海尔逐渐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印象。还有李开复抵制非你莫属,大大地收买了观众朋友的一颗颗真心。其实主要思路还是抓住人的眼球,让人家看看热闹,满足人家的好奇心,让大伙因为你乐呵乐呵的,生意自然就来了。
7.一个叫做供应链条接龙的游戏
图德拉是美国的一个工程师,他很想在石油界大展宏图、大显身手,但苦于没有钱。怎么办?有一天,他从一个朋友那里得到一条信息:阿根廷想采购2000万的丁烷气体,图德拉突发奇想,决定去碰碰运气。
当他来到阿根廷之后,才发现自己碰到了强劲的对手——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是打退堂鼓,还是迎难而上?他决定用自己的智慧,跟两家公司叫板。图德拉精心调查,苦思良策。
一天,他在报纸上发现一则消息:阿根廷牛肉过剩,积压严重,亏损大增,他们正不惜代价卖掉这些牛肉。这条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不是天赐良机吗?为什么不利用一下?
于是,他找到阿根廷政府说:如果你买我2000万的丁烷,我就买你2000万的牛肉,也就是说,你不花一分钱,只要给我你积压的牛肉,就可以得到2000万的丁烷。这正是阿根廷梦寐以求的,于是当场签了协议。
合同签好后,图德拉拿着牛肉的供货单,跑到西班牙,因为那里的造船厂没有订单,濒临倒闭。图德拉对西班牙政府说:如果你买我2000万的牛肉,我就在你们的造船厂,打一艘2000万的超级油轮。西班牙政府的难题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非常高兴。他马上通过他们驻阿根廷的大使,叫他们把图德拉要的牛肉发往西班牙。
牛肉有了买主,那么油轮又卖给谁呢?图德拉离开西班牙后,返回美国,直接跑到费城的石油公司。图德拉对他们说,如果你们买我在西班牙建造的2000万的超级油轮,我就买你们2000万的“丁烷气体”。太阳石油公司见有利可图,就同意了。就这样,图德拉一分不花,空手打进了石油界,从此大发其财。
8.所有的商业门道都是互通的,即想客户所想。
72岁的王大爷是湖南株洲的农民,2013年底他在儿子居住的深圳小区菜市场盘下一个摊位卖菜,1年赚了50多万,王大爷到底有啥绝招呢?
第一招:细分买菜人的需求,针对性的初加工
王大爷发现,深圳买菜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喜欢新鲜的好菜;一类是图省事的,对难处理的菜一般不买。王大爷准备了两种类型的菜,来满足上面两类人的需求。
第一类菜:卖相很好的菜。
每天菜贩子把菜送到他的摊位时,王大爷就和保姆一起摘菜,把菜搞得漂漂亮亮,然后用保鲜膜包装好,这样的菜很受白领顾客的喜爱。
第二类菜:方便烹饪的菜。
王大爷和保姆把土豆削皮,把豇豆折成一段一段,把南瓜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等于卖半成品菜。价格贵30%左右,却深受时间紧的上班族和手脚不灵便的老人的喜爱。
第二招:给小区附近的小餐馆送半成品菜。
王大爷的半成品菜,深受顾客欢迎,也引起了小区附近很多小餐馆老板的兴趣。虽然价格要贵一点,但却可以省下一个小工的开支。那么多菜,王大爷摘不过来,小区有一群没事干的人,王大爷把闲散的碎片化的人力资源充分整合摘菜,同时保证质量。
第三招:给顾客做美食顾问
王大爷曾做过单位食堂的大厨,他充分发挥烹饪特长,给顾客当美食参谋。比如素菜如何与荤菜搭配等等。王大爷还到深圳小区旁的彩印店,把每一种蔬菜的烹饪技巧制作成小卡片,提供给有兴趣的顾客。
第四招:搞“回头有奖”
王大爷请人刻了一枚大印章,印在为顾客提供的国家级标准的食品袋上,顾客下次来买菜,凭这个袋子可以享受5%的优惠。除了这个,一般顾客买菜,王大爷总会送几根葱苗蒜秧。
王大爷在深圳菜市场的这些绝招,让他的生意非常火爆,效益很稳定。
俗话说:行行出状元。这位大爷就是个榜样。当今社会,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有能力,就有回报。可能此刻你只是个“搬砖的”,也说不定哪天你成为一个月入过万的“搬砖的”。
9.精确解剖自己的客户,短期内实现利润暴增!
这是一个学-生-公-寓的营销项目,老板是位女士,整个投资额前前后后约20万元。学生公-寓有3名专职营业员,20个房间,主要面对周边学校的学生,日租金60元,钟点价格4小时40元,房间配置电视、宽带、热水器、电脑。
由于刚开业,基本设施还算可以,比较新,干净卫生。目前面临的困境是,学生周末出来租住的比较多,且大多是情侣,平时的人就比较少了。月租和钟点很少,绝大部份都是日租。相对于周边同样规模的-公-寓,每月营业额能达到3万元,但是这位女士现在每月只有1千元左右的盈利,与投资之前的预期相差近10倍。
这是她之前的状态,相信大部分店和她的情况也差不多,在确定了目标消费群之后,她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改,首先是广告语,其次是产品本身,最最重要的是她意识到了前后端这个概念,虽然她没接触过这些概念,但是却将引流和追销这两个方法运用的如鱼得水。她说:只要留住了学生情侣的心,也就留住了钱。她想了一句广告语,叫做:如果一生只有一次情人的回忆,我只想留在深情公寓。
首先把房间布置得很温馨,完全不同于一般酒店或者公-寓千篇一律的白墙白被,比如在房间贴上墙纸挂画、安装五彩LED魔幻灯、小蜡烛、珠帘、家居清花被套(不是那种毫无生气的白色套哦)等等。接着,她取消房间的统一定价,重新分为三个价位:贵宾房80元、标准房60元、经济房40元;取消冰冷的房间号,给每个房间取名,很温馨有趣的名字,比如:一生一世、爱不可说、情到深外,等等;制作一些透明塑料夹板,可以更新放置打印纸,写上温情话语,放在每间房桌上。。。
最后重点来了,就是她的手机短信营销。下面的这些营销技巧蕴含了很多零营销模式的精华,包括营销重点、营销流程、合作杠杆等,如果你有时间的话,请多阅读几遍,对你会有帮助的。
第一步:如果学生是第一次光临的客户,那么在结账的时候,会突然告诉学生:“您今天的运气太好了,获赠完全免费租住的一天,一周内有效。”可想而知,这种意外会给学生多大的惊喜?然后,服务员会登记学生的资料,最重要是手机号码,要求学生需要凭借手机号码的后四位作为消费代码。
第二步:在该学生真的在一周内来租住时,真正为该学生提供完全免费服务,不收一分钱。接着,再告诉学生:“您现在已经是我们的老客户了,有一个珍贵的合作机会,每介绍一个新客户您都可以获得一天的免费服务。”又是免费?没有谁会拒绝。
但是什么样的客户才算是新客户?以客户本登记的客户手机号为准,如果没有记录,那么这位客户就是新客户。
学生就会很想知道自己有哪些朋友能带来免费的机会,于是就会顺手拿出手机,将自己很多朋友的手机号与客户本进行比对,与此同时,服务员就会记录下这些手机号,并把这些手机号作为该学生的准介绍客户。
最后,服务员会当场发送一条短信给该学生,短信上有该学生的手机号后四位作为介绍代码,要求学生当场群发给那些朋友。
只要该学生的那些朋友到公寓消费出示该短信,那么这位朋友就会计入该学生的介绍推广成果。在该朋友入住时,服务员也会发送一条短信给该学生,通知该学生所获得的累计免费天数(当然,不会通知该朋友是谁)。
第三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服务员会按隔三差五的发送手机短信,生日、节日等促销信息、有时是推荐介绍技巧方法、有时又是好玩的笑话、有时是励志的名言。
第四步:对每一位新客户循环使用这个流程。
总结:
第一、有了清晰的市场定位,知道顾客是在校学生情侣
第二、在有清晰顾客定位的前提下,对产品定位这块做的恰到好处,充分迎合了顾客需求,知道顾客要什么?知道能给顾客什么?
第三、在售后服务这块做的淋漓尽致,给顾客传递对顾客有益的信息。
第四、在建立顾客忠诚度与刺激顾客转介绍和顾客重复消费充分的激发了顾客的分享和占便宜的心理!
10.利用媒体销售自己
XX市有一个人叫做王奇,原来只是一个普通的策划人员,平时只为一些三流的企业做做文案、宣传、创意之类的工作。但他有个愿望: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策划名流。
要成为一个策划名流,就必须要让别人知道你。要让别人知道你,就必须推销自己、宣传自己,就必须卖出去。怎么卖?他发现一种现象:他发现一些名人,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在开始成名之前,都是把自己先卖给媒体,经过媒体的宣传,再把自己卖给社会,卖给消费者。
那么,卖什么给媒体呢?媒体,它需要新闻,需要有价值的新闻。
他在人才市场转了几圈,发现一种现象:所有的企业招聘人才都是一个模式,都是企业挂牌招聘人才,企业高高在上,工资由企业说了算,一旦人才被录用,这个人才就成了企业的私有财产。
人才市场口口声声说:招聘和被招聘是平等的。实际上并不平等,都是企业说了算。于是,他决定抓住这个“不平等”为突破口,来制造一个爆炸性新闻,把自己卖出去。
他在家里关了三天三夜,搞出了四个创意:
一、挂牌突破——人才挂牌招聘企业:既然企业可以挂牌招聘人才,那么,人才也可以挂牌招聘企业,这样才叫平等。
二、定价突破——人才自我报价:过去,待遇都是企业说了算,那么,人才挂牌招聘企业,也可以自我报价,企业主接受,则签约;不接受,就下一个。
三、求职突破——企业向“诸葛亮”求智:既然是人才挂牌招聘企业,那就不是向企业求职,而是企业向人才求智。
四、私有突破——一个“诸葛亮”可为多家企业服务:在考察过程中他发现一种现象:一些企业重大的决策,一年就是1-2个,如果一个“诸葛亮”似的人才为一家企业服务,就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只有为多家企业服务才能够提供人才的使用率,对社会的贡献会更大。
所以,人才不应该成为企业的私有财产,应该为整个社会服务。
他把这“四个创意”整理成一份材料,写好通稿,一起抛给了《成都商报》。
《成都商报》的总编一看,拍案叫绝。第二天,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记者的文章:副标题是:时薪100、日薪1000、月薪10000。主标题是:一打工仔在蓉城叫板:谁来聘我!
文章最后说,这四个转变为节约人才资源,合理利用人才资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第二天,《成都商报》又跟踪报道,刊登出这样一篇报道:高价求职的王奇找到“组织”,一个广告公司拍板:我聘你!就这样,王奇接二连三,天天占据显要位置。
王奇的报道,在成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都的《华西都市报》与《成都商报》是强劲竞争对手,两张报纸都办得不错、卖得很火,他们之间互抢新闻、互抢读者。
《成都商报》这条爆炸性新闻出现后,《华西都市报》的总编也不甘落后,立即投入到王奇的新闻报道中来。当时,《华西都市报》刚结束“百家企业成都大招聘”话题的讨论,总编当即做出决定:一定要抓住王奇标价卖自己这一话题,结合百家企业成都大招聘的话题,再次展开人才价值大讨论。
《华西都市报》当天就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林中飞来一只独唱的“鸟”》,“关于‘王奇新闻’的再思考”,并连续报道。接着,什么三思考、四思考、五思考,纷纷出炉。
一时间,成都各家报刊、电视台像炸开了锅,形成了一个大合唱。王奇天天占据新闻媒体的主要位置,成了一个新闻人物。全国各家报刊也纷纷转载,采访他,王奇一下成了一个名人。很多企业慕名而来,请他出山,请他号脉,请他演讲,王奇一下子就打进了策划界,成了策划界的名流。
作者:王大明来源:知乎